当AI遇上种子 2025种子大会聚焦智慧育种
新华社三亚3月22日电 题:当AI遇上种子 2025种子大会聚焦智慧育种
新华社记者赵颖全、上种罗江、种大种王与点
种子,聚慧育九游既记录着古老农耕文明的焦智农学智慧,也蕴含着未来科学技术的上种新突破。
3月20日至23日在海南三亚举办的种大种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,智慧育种成为焦点议题,聚慧育业内人士期待智慧育种破译“基因密码”,焦智开启种业创新的上种新赛道。
2月10日,上种在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,种大种隆平生物技术(海南)有限公司的聚慧育科研人员在科研玉米地里工作(无人机照片)。(新华社记者 赵颖全 摄)
“南繁硅谷”是国家种业科技创新攻关的核心平台。据估算,我国新育成的农作物品种中,超过70%经过南繁选育。
当下,千行百业积极拥抱AI。当AI遇上种子,如何助力培育出“超级品种”?
高产是育种永恒的主题,如今一粒好种子寄托了更多的期待:不仅要高产,还要稳产;气候变化下,需要更强的耐逆性;资源环境约束下,要高效利用能量、资源环境友好……
3月21日,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展示的农作物新品种种子。(中国种子协会供图)
植物“低语”,科技“聆听”。每一片叶子的卷曲、每一粒种子的饱满都是它们诉说的故事。
在会上,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提出“智能品种智能创造”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,即集成生物技术、信息技术、人工智能,培育出自主应对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品种。
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认为,作物的农艺性状成千上万,要做到“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”,需要算力、算法挖掘基因与性状的关联,以此为基础整合优异性状。同时,与传统的“小作坊式”育种不同,智慧育种需要以工业化思路汇聚大量资源。
3月21日,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展示的智慧育种系统。(中国种子协会供图)
AI育种、智慧育种正在从理论走向现实。在种子大会的室内展览数字大屏上,智慧育种成果一一展现。40多家参展单位纷纷拿出了新鲜科技与看家品种。
在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,坐在电脑前“云”上管田成为现实。点开中国南繁硅谷数字化产业全景图,可以精准获取各个基地的育种研发、良种繁制等情况。通过遥感传回的信息,科研人员实时获取该基地的异常区分析和植物冠层含水等情况,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。
数据采集智能转型、生物数据整合创新、智能算法效能跃升,构建出育种新场景:崖州湾国家实验室联合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单位,发布首个种业大语言模型“丰登”;中国农科院科研团队开发的算法能够精准预测作物表型,计算时间比传统统计模型缩短290倍;中种集团发布“玉米品种晋级与精准定位决策系统”,快速、准确完成品种优劣势分析和适宜种植区域的精准定位……
智慧赋能,良种诞生更可预期。
强优势杂交水稻组合的选育,往往需要测交成千上万个组合才能选出1个强优势组合。“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,我们能够利用算法预测出高产组合。”中国农科院国家南繁研究院副院长李慧慧说,依托全基因组杂种优势预测模型,筛选出的一些组合已进入新品种审定区域试验。
经过多年南繁育种实践,我国农业科学家成功培育出一批稳产广适的小麦新品系。未来,“南繁硅谷”将通过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,培育更多适应不同生态环境的小麦新品种。
我国智能育种方兴未艾,但与跨国种业巨头相比仍存差距。我国在大数据育种平台建设方面仍较薄弱,智能育种的商业化有待突破。海量的育种数据未实现互联互通,也制约着“智慧大脑”算力与算法的充分释放。
“要加快运用智慧育种技术选育具有高产、优质、耐逆等特点的‘超级品种’。”钱前说。
借力数字技术驱动,不断为中国农业“芯片”升级迭代,确保“中国碗”装满“中国粮”。
- ·天全地税 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
- ·2022鍚屽績鐖卞績琛屾毃鍏ㄥ浗灏戝効鏂囪壓灞曟紨閫夋嫈娲诲姩鍚姩
- ·闻“汛”而动 南方多地构筑汛期安全“堤坝”
- ·两大会场,三大特色活动 青岛国际啤酒节即墨特色啤酒节7月14日开幕
- ·黄皮果树种植技术教学|绿美广东,村落子种果树
- ·徐峥、吴京等6位导演建议金钥匙创投妄想,青岛影视周走光纷呈
- ·时尚舞台点“靓”横蛮风物线
- ·大雪节气欣“雪”——阎继红《雪堂客话图》里的意境与妙趣
- ·奈雪跨界卖轻食,售价30元如下
- ·2023青岛凤凰音乐节攻略来啦!您想知道的都在这
- ·世界女排联赛中国香港站:中国女排3比0战胜波兰女排
- ·青岛盛禾服装有限公司与日本高木国际株式会社签约合作
- ·春晚、哪吒带动文化经济高燃开年,中国IP大有可为!
- ·用移动看家,把家带在身边,让爱随时陪伴!
- ·2023齐鲁书香节暨青岛西海岸新区“书香青岛 浏览有我”全夷易近浏览系枚行动启动
- ·国家气候中心:厄尔尼诺事件已于5月结束 夏末秋初可能进入拉尼娜状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