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州市农业农村局:以工业化理念抓农业发展,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
一块块撂荒耕地重新披上“粮衣”,梅州孕育着丰收的市农喜悦;一片片柚林集群成园,标准化产出更加优质的业农AG超玩会梅州柚;一盘盘客家菜出现在粤港澳大湾区人民的餐桌,地道的村局客家味道飘香全国乃至全球……一个个关于“舌尖上”的变化正在梅州上演。
市第八次党代会以来,工业市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化理坚持“产出思维”“经济思维”抓发展,念抓农业内生按照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,发展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,激活聚焦聚力发展乡村产业,乡村全力推动农村综合改革,振兴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。动力
扛牢责任 狠抓撂荒耕地复耕复种
8月中旬,梅州AG超玩会走进梅县区畲江镇红星村,市农只见水田连接成片,业农水稻长势良好,满目皆是绿意。“以前,村里劳动力少、基础设施不完善,这30亩土地被丢荒近十年。”红星村村民赖雄辉看着眼前的水田说道。今年7月,在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,赖雄辉承包了这片撂荒耕地,并重新种上了水稻。
据了解,我市撂荒耕地主要分布在山区,特别是产量水平低的山坑田,占比75%以上,交通不便,缺乏水源,农田水利及机耕道路等基础设施差,土地集约流转困难,种粮经济效益低,农民耕种积极性低,复耕复种费用偏高。
“围绕保障粮食安全重任,我市把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作为农村综合改革的突破口,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,实行‘一周一调度’、‘认耕认种’、生产托管、土地流转等办法措施,全面打响了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攻坚战,向荒地要面积、要产量,确保今年10月20日前完成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任务。”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罗伟纯说。
截至8月18日,全市共完成省下达连片15亩以上撂荒耕地复耕面积15.21万亩。接下来,市农业农村局还将继续探索建立遏制耕地撂荒的长效机制,提升种粮综合效益,确保粮食安全。
立足优势 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
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和关键。当前,我市农业产业发展仍有不少瓶颈亟待突破,如大型龙头企业不多,精深加工能力有待提升,三产融合程度不高、层次浅,产业链条仍有较大拓展空间。
市第八次党代会以来,我市按照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,牢牢抓住“产业振兴”这个牛鼻子,向农业要“产值”、要“效益”、要“税收”,以产业兴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。
“围绕优势特色产业,我市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,以工业化、集约化、规模化思维,重点打造柚果、茶叶、稻米、蔬菜、预制菜5大产业集群,不断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。”罗伟纯说。
2022年,我市共有4个特色产业园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。此前,我市也已建设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22个,以及1个国家(金柚)优势特色产业集群。此外,我市还先行先试探索建设乡村产业社区,立足乡村产业发展基础,集中资源力量,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,让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就业创业,实现古镇与良田共存、产业与乡村共兴。
“预制菜作为新业态,是乡村振兴工业化、农产品食品化的重要载体。”罗伟纯说。去年以来,我市立足资源优势,抢抓政策机遇,全力做好预制菜产业培育发展工作,积极制定《梅州市加快客家预制菜产业发展若干措施》,主动与仲恺广梅研究院沟通对接,商讨客家预制菜发展规划和标准,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广东省首单预制菜食品安全责任保险,组织预制菜企业赴广州市南沙区进行考察学习,持续宣传推介客家预制菜,打响梅州客家预制菜品牌。
据了解,市农业农村局将争取创建省级预制菜产业园,组建客家预制菜产业联盟,制订客家预制菜标准和推介目录,打造“客家一桌菜”品牌,培育客家预制菜领军企业,辐射带动客家预制菜产业发展。
梅州日报记者:李艳良
编辑:刘滨
- ·吉林通化市柳河县发生3.3级地震,震源深度15千米
- ·全省“百千万工程”现场会,为何这些地市单位作为代表发言?
- ·充电赋能匆匆复原!增城区举行高实质农人哺育班
- ·新火箭、新团队、新机制……长征十二号首飞成功实现多项新突破
- ·“1秒2公里”,数字背后透露了什么?
- ·推广良种良法,从化区举行2024年广州市农业主导种类主推技术现场鉴赏培训会
- ·《种子在大地上飞翔——禾苗诗歌集》新书授书仪式以及浏览分享会举行
- ·古有花木兰,今有“花木栏”#2024中国(中山)花木财富大会
- ·岛内称大陆将加强法律手段反“台独”?国台办回应
- ·国内首艘!“六位一体”应急防污专业应急船列编江门
- ·打造海岛“农旅+”新场景!珠海万山的底气是甚么?
- ·首航香港,新中山客运口岸启用
- ·缅甸地震可能会引发局地海啸 但不会对我国沿岸造成影响
- ·亚洲第一!2024中国国内农业机械展览会各项数据再立异高
- ·各地推进“百千万工程”有何妙招?现场会上他们这么说
- ·天下95%的鱼苗来自这里!广东种撑起700亿鳜鱼全财富链